【得到APP – 十萬個為什麼】基礎運營4 年,屬於老黃牛,一直沒晉昇機會, 怎麼辦?

「無法晉升」的圖片搜尋結果

基礎運營4 年,屬於老黃牛,一直沒晉昇機會, 怎麼辦?

老師您好,我在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做運營,到今年4年了。
每次年終的績效評估都是優秀,可是每次晉升都輪不到我,我感覺特別沮喪。
領導也認可說我 的業務能力很強,可是為什麼就是升不上去呢?

感謝這位學員的問題,這其實也是很多有能力的員工在晉升的路上會遇到的問 題。

積累專業能力僅僅是升職的必要條件,但不構成充分條件,想要被提升還 需要呈現出潛力:能做你現在不能做的事情的潛在能力。不然,茶水間的阿姨 每天打掃多專業啊,積累20 年專業經驗,是不是也該升為副總裁呢?

我的導師,世界上最貴的高管教練馬歇爾·戈德史密斯(Dr. Marshall Goldsmi th) 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和同名書“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 ere”——把你帶到今天的那些知識,技能,資源,並不能把你帶到明天。

然而,大部分的能力者,稍不注意就會讓自己掉進“能力的陷阱”。

行為心理學家埃米尼亞·伊貝拉教授在他的暢銷書《能力陷阱》裡指出,能力者通常會掉入這樣的陷阱:

  • 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到死。
  • 我不想改變,因為我要做真實的自己!
  • 我幹活都來不及,哪有功夫搞關係?

陷阱一: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到死

我們大部分人都很樂於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於是就一直做。最終使得我們會 一直擅長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

“這樣一個循環能讓我們在這方面獲得更多的經驗,但同時它就像毒品,我們 被它深深吸引,因為我們的快樂和自信都源於它。它還會讓我們產生一個誤區, 讓我們相信我們擅長的事兒就最有價值的且最重要的事,所以值得花時間去 做。 ”

然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時間長了,我們會誤認為這就是我唯 一擅長的事情,做別的事兒可能不會像現在這個做的這麼好。

每當有新的事情需要我們去投入的時候,就會畏縮,心生恐懼。

陷阱二:我不想改變,因為我要做真實的自己!

去年我接了一個生物工程企業的高管教練客戶,他是一位VP,他的老闆希望他在開跨部門會議的時候能夠表現的更積極主動一點。我跟他第一次chemistr y meeting 的時候,他對老闆的這條反饋表現出嗤之以鼻。

他說:“我是一個 科學家,說話是要有證據才說的。而且我為人內向,我想做真實的自己,我可 不想變成公司裡那些老外,就是為了刷存在感而說一些沒營養的東西。

有很多人,會以“真實的自己“為藉口,去拒絕做出改變,變成“更好的自己”。

人其實是有多面性的,在不同的人和事的面前會展現出不同的特質。

在《能力 陷阱》裡,作者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比喻:“(這些特質就像帽子)人們在出席 不同的場合時,會佩戴不同的帽子。帽子會變,但不變的是你一直戴著帽子的 形象,那個才是真實的。 ”

那個“戴帽子的形象”其實最終取決於你的核心價值觀,而不是您外顯的行為本身。

陷阱三:忙都忙死了,哪有功夫去搞關係?

職場裡,有一種人覺得搞搞關係特別臟,覺得工作就是憑實力說話。而另一種 人倒沒覺得不好,就是沒時間花在這些虛頭八腦的事兒上,正事兒都忙不過來 呢,哪有心思搞關係呢?

我之前有個做技術的同事,後來就去了互聯網公司。每天看他996/007 的,特別忙,還帶了一個十幾個人的團隊。

今年年初的時候,他來找我,想讓我給他 教練教練,起因是公司做架構調整的時候把他的團隊連鍋端了,都沒跟他商量 一下。他覺得特別憤怒和委屈,平時老闆交代的任務都是完美達成,整個團隊也都還受過表彰,怎麼成為棄子的時候,連個緩衝的時間都不給。

於是我問他:

“除了年終Review,平時你經常跟老闆一對一聊嗎?”他搖搖頭。 
“你經常去參加一些跨部門或者有老大參加的戰略會議嗎?” 他搖搖頭。 
“你平時會跟其他部門的中層管理一起吃中飯聊聊公司的事兒嗎?”他搖搖頭。 
“在HR 團隊,你有比較熟,可以談心聊天的朋友嗎?” 
他抱怨道:“每天團隊內部的技術問題搞完都不容易了,哪兒有功夫搞關係啊?”

嘴上沒說,我心裡默念:“那你能怪誰?”

在職場,沒有一個人能夠憑藉著一己之力隨隨便便成功。

越是往上走,人際關 系網就越複雜。但是沒有一個組織是單純靠規章制度來維持的,所有的組織都 是靠人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運作的。

可如果平時不花時間、精力去打造自己的關係網,你有好的點子在會上呈現的時候,指望誰來挺你呢?升職加薪的時候又期望誰來幫你說話呢?

那,如果我們已經掉入了能力的陷阱,怎麼辦呢?如何才能從陷阱中爬出來呢?

一、自我覺察

有句話叫做“廢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忙的沒時間思考”。我深以為然。

當我們忙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早已經深深的陷入了“能力陷阱”, 說不定還在為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而沾沾自喜呢。

所以,有意識的讓自己慢下 來,定期為自己的職業現狀做一個盤點和診斷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知道要如何調整。

二、尋求他人反饋

有一份調查顯示90%的員工都認為自己是公司的前10%高潛員工。這並不奇怪, 不信你去問問你的團隊,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也不知道到底誰才是” 別人“。這種對自己過於樂觀的判斷在《能力陷阱》裡被稱為“積極幻想”。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做高管教練的時候,無論對方級別多高,我都會堅持和他老 闆對話。很多時候,我發現老闆的反饋和高管本人跟我說的簡直就是“買家秀” 和“賣家秀”的區別。

相比起能力,“潛力”是一個主觀的判斷,你認為自己有沒有潛力一點兒也不重要,老闆是不是這麼認為才重要。

因此如果你想對自己的潛力有一個相對客 觀的評估,最應該做的就是去和他人要反饋而不是自己在那兒孤芳自賞。

所以,對於提問的同學,最直接最有效的答案,就是去問一問自己的領導:“您覺得,我還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才能成為一個運營經理?

1. 重新定義自己的工作

英文裡有句話叫做“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裝吧,裝到你成為那個樣子), 其實說白了,就是想像那個“夢想的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需要具備什麼樣 的能力,然後就按照那個標準去活,直到有一天那些能力成為你自己的一部分。

對於理想的工作也是一樣,我們在被升職前,其實需要重新按照目標崗位去定 義自己的工作,包括職能、能力和所需要的關係網。然後按照重新定義的工作 去行動,你需要先自己entile(獲得資格)才有機會拿到你想要的“Title”(職位)。

2. 建立公司內的關係網

我在我的書《職得》裡專門用了一章的內容來講“關係”。任何一個人,想要 在復雜的職場內獲得成功,你至少需要兩類貴人——Mentor(導師)和Sponsor(伯樂)

Mentor 導師,是指針對你在某一時期,遇到某一類問題,無論是在職業發展還 是業務能力提升上,能夠給你提供有效的建議,能​​夠用他的經驗給予你啟發,幫你脫離瓶頸的人。

他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朋友甚至是父母。

Sponsor 伯樂,和導師不同,他們不一定是你的“知心姐姐”,通常情況下, 他們是組織內部或是外部,級別比你高幾個層次的人。他們之前一定通過某種 渠道對你有所了解,而且欣賞你的某種特質,因此在機會來臨的時候願意站出 來給你推薦,為你背書。

很多想在公司內部晉升的都天天刷HR 發布的空缺職 位,但是相信我,等你看到空缺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人選早已經內定了。誰定的呢?當然是伯樂!

總結: 我們在教練的過程中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不是你不行,是你還不行。” 
如果你也是一個“老黃牛”,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那麼我建議你自測一下,是不是掉入了“能力的陷阱”。
然後帶著覺察慢慢往上爬。 “Fake it until you m ake it!”
裝吧,裝到你做到的那一天!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