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縱:從大歷史觀看產品4.0時代 - 台灣轉型的機會

程天縱:從大歷史觀看產品4.0時代 – 台灣轉型的機會

程天縱:從大歷史觀看產品4.0時代 - 台灣轉型的機會

本次很開心能夠參加到程天縱老師的公開免費演講,程老師從題目的大歷史觀開始解釋起。大歷史觀是由黃仁宇提出的,他曾經寫過很多非常經典的歷史書籍,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萬曆十五年』,他強調的大歷史觀意思是長時間慢結構的變化,當你從更高的高度去看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是有關連的。所以本次演講就是希望從長時間的宏觀角度,去思考台灣的產業結構如何變化,以及未來的轉型機會。

講者:程天縱
  富士康前副總裁,長期在科技業擔任專業經理人,退休後投身創客圈,成為替創業者指點迷津、找資源的創客創業導師。
  1979至1997年服務於惠普,其中1992至1997年擔任中國惠普總裁,六年內使中國惠普的業務量成長十倍。1997至2007年擔任美國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2007至2012年加入富士康擔任集團副總裁,2011年兼任集團子公司香港上市的富智康執行長。
  2012年6月決定退休,2013年9月投入中國創客運動,協助指導創客創業,並成立「Terry&Friends」創客微信平台與臉書(Facebook)社群,除了線上交流,也在各大城市舉辦創客創業分享會,吸引眾多創業者前來尋求解惑。
  著有《創客創業導師程天縱的經營學》《創客創業導師程天縱的管理力》《創客創業導師程天縱的專業力》《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四書。因其深厚專業與經歷,曾接受《經理人月刊》《數位時代》《商業周刊》《今周刊》、「關鍵評論網」等媒體採訪,文章則刊登於「吐納商業評論」(Tuna Business Review)網站。
程天縱:從大歷史觀看產品4.0時代 - 台灣轉型的機會

如果有買過程老師的書籍就會清楚,他很多文章都是以大歷史觀的角度去思考經營管理的改變,例如書籍中有探討過目標管理到OKR的變化。在科技業剛開始發展時,HP的管理就是透過目標管理與人性化管理(走動式管理、門戶開放政策)的結合,透過給員工一個舞台,給他們自由發揮,同步達到公司與員工的目標。由於HP在矽谷屬於標竿性企業,當時很多企業也都同步導入了目標管理。

到了80後,管理主流從目標管理慢慢改變為日本為主的全面品質管理(豐田式管理),這樣的轉型主要是因為目標管理強調結果不強調過程,所以你看不到中間發生的各種問題。因此大多數美國企業開始學習日本全面品質管理TQM,他的重點在於所有事情都是流程SOP,只要有了流程圖,你就能做改善,他們強調的就是持續流程改善,從流程管理開始再透過品管圈優化。

但流程管理的問題在於資料收集與改善非常複雜,當越來越多流程需要改善時,你就會發現到文件過多流程冗長,只看到很多流程看不到結果,見樹不見林,忘記了它存在的目的是什麼。這時波特提出價值鏈分析法(value chain analysis,VCA)也興起一波浪潮,再來就是平衡計分卡的興起。利用了前四種的方法結合,以及網路的興起,有人再次提出了企業再造的概念,也引發了很多產業轉型。

程天縱:從大歷史觀看產品4.0時代 - 台灣轉型的機會

如果從科技產品變革的歷史來看,科技產品可以從家電業開始算起,一直到2010年後的智慧型手機時代,直到現在IOT、雲端、大數據時代。IT時代軟體外包讓印度崛起,而硬體代工則是讓台灣崛起,ICT則是手機製造讓中國崛起

大部分都認為下一波機會在物聯網(IOT/IOD/IOH),例如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穿戴式裝置、遠距醫療等,所以不會再有任何一個產品獨霸全球,而是有非常多產品加入物聯網功能,也就是所謂的internet of everything

程天縱:從大歷史觀看產品4.0時代 - 台灣轉型的機會

回顧歷史,大部分科技業管理都集中在工廠製造上,新一代製造4.0意味著將所有數據從通路消費者端直接串連到工廠生產端,也就是生產的MOQ可以降到1為止,每一個生產都是直接面對到消費者需求進行客製化,而中國的新創則是集中在傳統產品加上計算功能與無線通訊能力。

程天縱:從大歷史觀看產品4.0時代 - 台灣轉型的機會

對產品而言,功能分成nice to have與must/want have,以智能水杯舉例,任何新加入的功能都有成本,功能越多成本越高,而且還會影響到產品定位。越多功能,越難定位就越難行銷。很多新創團隊覺得產品連上網路就能賣,做了很多奇怪的功能,但實際上剛需是有限的,唯有對應市場需求的產品才有市場,其他的功能都是負債而已。

程天縱:從大歷史觀看產品4.0時代 - 台灣轉型的機會
程天縱:從大歷史觀看產品4.0時代 - 台灣轉型的機會

一個家庭的預算是有限的,大部分Must與Want的產品都被家電佔據了,人類的主要需求是來自於動能產品,如洗衣機、冰箱、烤箱、微波爐,這些產品即便加上許多上網功能也並非必要(nice to have),沒有以市場導向研發產品,90%的項目都以失敗告終。

程天縱:從大歷史觀看產品4.0時代 - 台灣轉型的機會

在產品4.0時代,服務機器人可能會帶動整個產業的變革,例如無人機/服務機器人可以透過專門入口進入家中,將物流的最後一哩路完成,自動將物品放入冰箱、衣櫃、藥箱等等,這些都依賴著整個智能家居的設計變革,可以想像如果營造業真的開始迭代時,會帶動多大資金的投入。

程天縱:從大歷史觀看產品4.0時代 - 台灣轉型的機會

最後老師點到了政府政策的重要性,台灣有著非常好的機械設備,包括生產製造與技術,只要能夠有一個明確的產業路線,例如主力發展服務機器人或MIH,就能帶動更多產業的改造。產品的設計重點在於市場導向,動能才是剛需,數位雲端有很多發展空間,但永遠離不開落地的生產製造與消費者體驗。

最有趣的是最後Q&A階段,大部分提問的都集中在如何讓政府引領產業,老師有提到希望的是政府能夠引入更多資源支持新創企業與中小企業成功率,而不是單獨支持某幾間廠商,打造更健康的產業鍊。而政治不是老師擅長的,所以也無法提供政策上的建議,僅能提供一些產業意見,而所謂的孵化器或加速器對大學生而言未必是好的,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產業經驗創業必然失敗,把漏口的上面打開但成功率更低這樣沒有意義。

最後補充一下知名科技專欄作家吳軍的科技大歷史觀:科技的演化是信息與能量的互換,也就是研究如何用更小的能量傳遞更多的訊息。如果我們把信息當作智能,能量當作動能,這觀點與程老師不謀而合。原始人類要傳遞一個訊息必須靠著雙腳跑步(馬拉松)才能送一封信,之後演化出藉由畜力(馬車、飛鴿傳書),到現在的機械動力,其實都是在探討如何用更小的能耗傳遞更多訊息。
這部分可以參考吳軍的『全球科技通史』一書。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