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狂升,出口商如何應對?

2025年5月初,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出現罕見的大幅升值現象,引發市場高度關注。5月2日單日新台幣對美元升值高達9.53角,收在31.064元,單日升幅達3.07%,創下2002年有統計以來單日最大升幅紀錄。這波升值來得突然而劇烈,盤中一度飆升至30.77字頭,創下16個月新高。本報告將全面分析這波台幣升值的成因、市場反應及可能影響。
台美關稅談判因素
談判時機與匯率互動
台幣5月2日的暴衝式升值與台美關稅談判高度相關。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證實,台灣政府團隊於美東時間5月1日在華府完成與美方的首輪對等關稅等經貿議題實體磋商9。這一時間點極為關鍵,被許多金融專家視為台幣大幅升值的主要催化劑。
避免匯率操縱爭議
台新金首席外匯策略師陳有忠直言,這種升法前所未見,他認為主要原因就是台美正在進行關稅談判,「前方作戰、後方不能失火」,在談判尚未有結果前,央行對匯率調節「受限」。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也指出,在談判關鍵時期,台灣若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對等關稅可能也會談不下來,預料央行不會太過度干預新台幣走強。
市場資金流動推動因素
外資強勢回流與台股表現
這波台幣升值有大量外資資金湧入的推動。統計顯示,5月2日單日外資買超金額突破新台幣600億元,主要鎖定台積電、聯發科等權值股3。台股加權指數同日大漲552.61點,以20,787.64點作收,漲幅高達2.73%,刷新歷史新高3。在美國聯準會釋出暫停升息訊號、亞幣全面轉強的背景下,台股的成長性與科技股優勢吸引熱錢搶進3。
出口商拋匯踩踏效應
另一個加劇升值的因素是出口商的「拋匯潮」。過去一週美元連跌多日,5月2日早盤見新台幣升破31.2元時,許多出口商擔心手上美元繼續貶值,紛紛拋售美元、兌回新台幣3。這形成市場踩踏效應,路透社報導指出,除了出口商、外商銀和散戶大軍聯手恐慌拋售美元,還有源源不絕的美元停損賣壓,美元定存也搶著解約,進一步推動新台幣升值9。
央行政策與國際壓力
央行干預力道減弱
4月期間央行干預力道明顯較以往低,被匯銀人士解讀為「放手讓升」17。這可能是為避免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觀察名單的策略考量。分析師陳有忠指出,這波升值是由出口商與外資調節部位推動,央行則維持低調,未大舉進場干預17。
央行的兩難處境
金融時報指出,台灣央行正處於進退維谷的狀態11。一方面長期避免過度壓低台幣,免遭美國財政部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同時,川普政府再掀貿易戰壓力,「台灣在軍事保護上幾乎完全依賴美國,當局不願在此敏感時刻做出任何可能激怒華府的舉動」11。
應對措施
據了解,儘管央行不能直接用外匯存底來阻升,但計劃採取「道德勸說」的三大措施4:
- 要求大型行庫儘可能暫緩結售美元的時間
- 要求大型行庫旗下有投資海外、購料需求的廠商,儘快匯出投資的資金
- 中油等國營事業的大型油款等採買需求在特定的時點進出,來避免新台幣繼續暴衝
其他結構性因素
亞洲區域貨幣普遍走強
近期日圓反彈、韓元升值,新加坡幣與人民幣也止貶回升3。新台幣在區域貨幣中表現突出,升幅領先亞幣,使得市場更加預期央行可能默許台幣短線升值,進一步推升升值預期,導致資金動能加大3。
壽險業避險需求
金融時報的分析指出,台灣壽險公司累積高達1.7兆美元的海外資產(多數為美國債券),但對其不斷擴大的外幣曝險未採取嚴謹避險措施,導致台幣計價負債與美元計價資產間出現巨大錯配11。該報導推測,近期台幣強勢升值可能是壽險公司遲來地急忙對沖美元曝險所致11。
對經濟各方面的影響
對出口產業的衝擊
對出口導向產業而言,台幣升值環境將壓縮以美元報價接單的企業獲利空間7。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專家王玠仁指出,若台幣升值幅度控制在5%以內仍屬可接受範圍,但若進一步升破30元關卡,「幾乎所有行業都會受到影響,屆時央行不可能不出手」7。
對投資者的影響
台幣大幅升值對持有美元資產的投資人造成不同程度的衝擊3。無論是配置美債ETF、美金定存、海外壽險或美元現金部位,都面臨匯損風險。若新台幣升值幅度超過資產收益率,可能導致實質報酬轉負3。
對消費者的潛在好處
台幣升值使其相對購買力提高,出國旅遊與進口商品消費者可能受益。例如台幣從33元升值至31元兌1美元,換1,000美元時可省下約2,000元台幣7。進口商品成本下降理論上有助於物價穩定,但實際反映程度則視通路調價政策而定。
結論與展望
這波台幣升值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台美關稅談判的敏感時機、外資流入與出口商集中拋匯、央行干預減弱及亞洲區域貨幣普遍走強等因素。未來台幣走勢將取決於三大變數: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走向、亞洲資金動能持續性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發展3。
對於企業而言,強化匯率風險管理刻不容緩;對投資者而言,重新檢視資產配置、分散貨幣部位可提高投資韌性;對政策制定者而言,平衡國際關係、維護經濟穩定則是持續挑戰。在全球貿易格局重組與貨幣政策轉向的大背景下,台幣匯率波動或將成為新常態,需要各方靈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