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底,客製化筆電品牌喜傑獅(CJSCOPE)在Facebook推出「一讚折一元」行銷活動,原規則不限上限,結果累積1.7萬讚,等於可零元購機,引爆瘋搶╱折抵風潮。期間官方多次竄改活動規則與截止時間,並於高峰期突然關閉官網,聲稱遭駭客攻擊,未及時溝通致品牌信任斷裂╱輿論譁然。2025年1月總經理公開道歉並宣布退出消費市場,承諾補償未明;4月起對328名參與消費者提起購買契約無效之訴,總金額逾1208萬元,並稱不讓消費者負擔訴訟費,卻被傳票顯示需負擔裁判費,進一步引發爭議。事件最終成為台灣行銷與公關的典型反面教材。
一、事件起因與行銷設計
慶祝棒球奪冠:2024年11月25日,喜傑獅為慶賀中華隊奪得世界棒球12強冠軍,在Facebook推出「按讚折一元」促銷活動。
無上限設計:活動規則訂為「每個讚折抵新台幣1元,無上限」,預估能帶動品牌聲量與曝光,但未設折抵上限風險控管╱預估失衡。
二、規則變動與官網關閉
規則頻繁修改:活動進行期間,官方於貼文中多次修改規則(縮短活動時間、限制品項),貼文內容更動至少18次,造成消費者混淆與不滿。
官網突關閉:活動最高潮時,官網突然無法連線,官方聲稱因「駭客攻擊」導致伺服器異常,被迫關閉網站以保護消費者權益;但外界質疑此舉為阻止下單之策略。
三、官方回應與消費者反彈
道歉與退出消費市場:2025年1月,總經理劉志煌公開道歉,坦承行銷經驗不足,宣布所有消費型商品於2024年12月31日下架,並承諾補償活動參與者,卻未公布具體方案。
信任全面崩解:消費者認為品牌承諾未兌現,社群輿論猛烈抨擊,批評其「教科書等級的公關災難」。
四、訴訟風波
反告消費者:2025年4月起,喜傑獅針對328名於活動期間下單的消費者,向士林地方法院提起「確認買賣契約不存在」之訴,涉案金額合計約新台幣1208萬元,聲稱僅為釐清關閉後之異常訂單效力。
訴訟費用爭議:公司聲明不讓消費者負擔訴訟費用,但部分被告消費者收到的裁判書卻明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質疑官方聲明與實際文書不符,矛盾撲朔迷離。
網友質疑與反駁:有網友公開訴狀截圖,並怒批品牌「說謊要打草稿」,官方則回應「訴狀並未要求負擔費用」,但未能提供更多佐證,輿論再度發酵。
五、社會觀感與後續影響
品牌形象重創:由於事件涉及多重失誤與爭議,喜傑獅被迫退出消費市場,回歸B2B客製化領域,成為極少數以自毀方式關閉消費通路的本土品牌案例。
行銷、公關教材:本案被行銷與公關從業者廣為引用,警示企業必須審慎設計活動機制、建立完善風控與應變預案,否則將付出難以挽回的代價。
六、關鍵啟示
😱 錯誤一:無上限折抵
未設「單筆/總額」上限,疏忽社群病毒式擴散風險,直接衝擊財務。
🤯 錯誤二:頻繁變更&隱匿關閉官網
活動規則修改18次,貼文屢次更新卻未透明說明;
官網高峰期突以「駭客攻擊」為由關站,引發更大質疑。
⚖️ 錯誤三:以訴訟回擊消費者
2025年4月起對328名下單者提告「訂單無效」,反向激化衝突,信任破裂。
💡未來最佳實務建議
制定明確促銷邊界:促銷折抵必須設定「單筆上限」及「總折抵上限」,並事先模擬高點讚數或訂單量情境測試。
全渠道危機預案:建立跨部門危機小組,含行銷、客服、法務與IT,並事前演練,確保事件發生時可快速、透明回應。
透明且同理的溝通:對所有消費者疑問與媒體報導,應公開說明調整原因與後續補救方案,並定期在官方平台發布進度報告。
消費者優先補償策略:以「人性化」補償方式化解爭議,例如:禮券、延長保固、VIP體驗等,避免訴訟對立。
跨足新市場前的能力盤點:對B2C大促所需的物流、客服與IT負載能力做全面評估,並考慮外包或與第三方平台合作減輕壓力。
人性化補償取代訴訟:禮券、延長服務、客製關懷,化解負面情緒。
📈 結語
創意促銷雖能瞬間放大聲量,但若無完善風控與危機預案,只會釀成難以挽回的品牌災難。行銷人必讀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