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的重新詮釋

最近參加了一場關於成功學的演講,雖然娛樂性還算高,但有時候覺得比成功學本身還無聊。這場活動名為中秋聯歡晚會,顯然需要帶動氣氛。實際上,收穫頗多,但主要是對成功學的好與壞的了解,而非活動本身所傳達的內容。

在氣氛熱絡的兩個開場活動中,如果讓我講,也許可以各講半小時?應該說我也能講個十分鐘。從第一個活動中,我們可以深入探討人在社會團體中的地位、主動與被動的差異以及執行力與熱情的關係。第二個活動講述直覺模式,但我覺得效果不夠理想,台上的解釋讓人摸不著頭腦。如果讓我講,應該會從奧修提到的機器人模型著手,談到五感的開發,然後進展到大愛模式,加入一點浪漫元素,談論如何打破機器人生活和克服傲慢與偏見。當然,這些都不是我這篇文章的重點。

整場演講利用一種置入性行銷手法,談及《窮爸爸富爸爸》的BIES,接著又談到記憶法。記憶方面的課程我無法評論,畢竟我只是學過一點概念,卻很少實際運用。影片與演戲讓我想起保險業的慣用手法。如果要行銷課程,可能需要改變整個活動形式,讓人心動。之前通訊處的影片比較有說服力。

我一直在思考洗腦和成功學對我們到底有沒有幫助?艾瑞克的解釋很到位:人的情緒有正面與負面,正常人會平均分佈情緒。經過成功學(或洗腦)課程後,負面情緒會減少,情緒被壓縮在講師設定的框架內。短期內效果顯著,但這並不合理,因為這樣的人已不再是正常人。保險和直銷業常見這種情況,那些人充滿熱情,活在自己建立的朋友圈裡。保險人士與保險人士很好相處,直銷與上下線感情良好。但未經洗腦的人則會敬而遠之。當然,有些人也可能與他們在一起,加入他們的圈子。我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會這樣,也不能說這是好還是壞。對他們來說,這可能是好事。

我最終領悟到,人生每個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錯。有人願意投入這樣的生活,有人則不願意。結果如何,我們並不知道。這只是一個選擇,就像我選擇不被催眠,不接受那種思想一樣。或許最後我一事無成,但又如何?我做我自己,過快樂的生活,不需要把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我不喜歡成功學,但我必須承認它可能成功。

就像我認同保險,但不認同業務員一樣。財富自由聽起來很好,但我認為心靈自由更重要。顏回能以簡單的食物與飲水為樂,住在破舊的巷子裡,人們無法忍受他的憂慮,但顏回仍然樂此不疲。不必要求每個人都跟你一樣,擁有千萬年薪的目標。人各有志,成功學或許可以讓你收入高,過得快樂,如果這是你的選擇,而且你不後悔的話。

我是個悲觀的人。也許接受催眠可以讓我的心態立刻轉變,甚至被改造成樂觀、進取、自信、大方、活潑和富有愛心的人。但那還是我嗎?當我明白每件事情背後的意義時,我無法強迫自己接受那樣的催眠。也許我真的太固執了。明明是捷徑卻不願選擇。接觸了許多直銷和業務,我仍無法擺脫自己的困境。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宿命。

選擇自己想走的路,不要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對自己的選擇無悔。

這就是我對成功學好與壞的最終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成功學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寶貴的工具,能幫助他們實現目標,改變生活。對另一些人來說,這可能是一種過於狹窄的思考方式,讓他們失去自己的本性。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裡,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並相信他們有能力找到自己的道路,過上幸福的生活。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