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思維學院』未來履歷:你未來拿什麼資歷去談一個比現職高30%以上的薪資?

六月畢業季與接下來的轉職潮即將到來,求職者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若這時候能夠有一個系統性的表格,幫助梳理出自己接下來的路線,在求職的時候才不會迷失方向,或是不知道下一步應該怎麼走,也因為有大量的學生提出同樣的問題,商業思維學院的院長Gipi就自己開發出了『未來履歷』這個工具,協助不論是職場新鮮人還是有一定工作資歷的職場人士,找到未來三年的方向。

『未來履歷』是商業思維學院為了協助很多同學去思考職涯而設計的一套方法,他的核心設計出自於以下三個問題:

  • 第一,放眼兩年後,你到時會拿什麼資歷去談一個比現職高30%以上的薪資?
  • 第二,工作是否落入「重複相同工作」的困境
  • 第三,沒想像未來,就不知道現在缺什麼

如果你是一位優秀的人才,當你在求職的時候就一定會有拿到不少的Offer,評估要接受哪一個Offer才對自己有幫助就是這工具的最大價值之一。我們工作的時候不僅是看到這份工作的薪水,而是應該去看幾年後這份工作能否幫助你跨到下一個台階。如果你能夠在心中畫出一個更清晰的圖像,例如:我的目標是五年後當上某部門經理,管理四位左右的員工,那評估現在這份工作就要把升遷管道流暢度以及公司是否可能擴編/主管的平均年資考慮進去。

假設今天你是希望兩年後談30%的加薪幅度,那就必須先去看比現在薪水高30%的工作職位是什麼,有可能這30%是來自於績效獎金或額外津貼,那就要加上公司分紅制度的考慮因素,甚至是盈利能力。又或者這30%是來自於『資深』這件事情,那就要把自己在這領域做到最專業水準,才能夠在下一次跳槽的時候獲得更多籌碼。

只有清楚自己兩年後要做什麼,才能回過頭推算現在這份工作合不合適

先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就該開始盤點現在我們手上的資源,以及需要補齊的經歷有什麼。於是我們進入到未來履歷的第一個板塊:職涯經驗盤點,也就是俗稱的寫履歷。因為網路上寫履歷的教學實在太多了,隨便找都有,我們更該關注的重點是我們未來想走的職位需要哪些能力,而目前我有哪些部分已經符合,哪些為符合。

透過寫履歷的過程,我們也可以開始反思過去的工作是否落入一成不變或停滯的狀況,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工作很忙,忘記停下來檢視自己的成長,導致忙歸忙卻是用相同經驗重覆一樣的事情。例如:我們每天都在忙著打單寫報告,應付突發狀況,但卻忘記了我們接下來是要培養某項專業能力,而不是一直作公司流程的事情。這種經驗在很多人身上都曾發生,我們只是因為比別人更熟公司系統,並不見得是更能解決客戶問題,但如果要靠熟悉系統操作取得加薪30%的成果無疑是非常困難。

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怎麼辦

這是所有做這份報告的共同困擾,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當然最好,但更多人是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幹嘛,像我就是在工作快八年後發現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幹嘛了。我們可以隨著大部分人的價值觀,追求升官發財,想辦法求升遷,但更多時候卻是陷入迷惘,問自己:然後呢?

其實可以先從最簡單的標準開始:只要這份工作會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就不該做,然後我們再去評估不想做什麼。例如:我不想要背業績壓力,我不想要面對一堆人群,我不想要在電腦前待八小時,我不想做一堆實驗研究,我不想做單調的文件處理,我不想面對複雜的變化。當我們先寫下我不想做什麼,再去看現在有什麼可以做,就會非常清晰,至少選擇變少了不用煩惱這麼多。

通常不知道自己不想做什麼,就代表你連嘗試的意願都沒有,那你現在最該做的事情就是什麼都不想隨便去試吧,因為連試都沒試過根本沒資格說不知道未來要幹嘛。

縮小選擇範圍後,院長給了大家一個評估標準:快樂指數

這標準其實很玄學,因為很少人能說出快樂的定義是什麼,但我們應該可以知道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巴不得趕快離職。把這些事情找出來,然後推出自己做哪些事情應該會比較開心,越多重疊的工作就越適合去做,這部分也牽扯到個人價值觀的部分,例如我的價值觀是成就感很重要,於是我就必須找到會給我成就感的工作或專案,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文書工作,那並不會有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發表迴響